集中检查能够发现问题,但平时地方政府却对违规环境污染现状却视而不见。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烧炭,那仅是很小部分的木材能量树木用几十年存储下来的太阳能煤炭蕴藏来自几亿年前的光和热,一举终结了人类饥寒交迫的历史。
煤炭是落后能源,应尽早淘汰,用上高级的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像法国一样80%能源都用核能。能源选择应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具体来说则看价格。英国人率先开采煤矿,将这些黑金喂进蒸汽锅炉,拉动这个国家率先进入了现代化。这里面甚至包括制度文明。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烧炭,那仅是很小部分的木材能量树木用几十年存储下来的太阳能。
英国领衔的工业文明,我们确实有理由称之为煤炭文明。很多人觉得,发达国家大量使用石油,中国煤炭能源还占很大比例,实在丢人。专家们建议,从安全性、清洁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角度上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是中国能源转型现实的出路。
日前,随着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会上,张博庭着重介绍了当前中国水能发展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发展水能可以弥补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但何祚庥指出,比起如何进一步提高煤发电效率、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存放、核发电、核废料的处理和存放等技术的开拓,其难度要小得多。中国水能丰富,潜力巨大,尽管已有三峡工程等多个项目,但当前中国水能开发程度仍面临程度不高的现状。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仅占能源结构中的10%,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有很大空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未来如何实现能源转型,兑现202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备受瞩目。
她希望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整体性的国家战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投入,让中国进入风光时代。专家们建议,从安全性、清洁性、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角度上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才是中国能源转型现实的出路。但何祚庥指出,比起如何进一步提高煤发电效率、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存放、核发电、核废料的处理和存放等技术的开拓,其难度要小得多。何祚庥认为,解决国内能源短缺的重要出路,是从现在起用替代能源逐步调整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
目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实现上尚有一些难度。日前,随着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会上,张博庭着重介绍了当前中国水能发展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发展水能可以弥补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他们认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出路。
除了风能和太阳能所代表的风光时代,在可再生能源中,水能也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主力。王亦楠指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当发达国家因为核电站陷入苦苦挣扎的时候,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仅占能源结构中的10%,发展可再生能源还有很大空间。中国水能丰富,潜力巨大,尽管已有三峡工程等多个项目,但当前中国水能开发程度仍面临程度不高的现状。
18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做客中山大学全球论坛,以巴黎气候协定与中国能源转型问题研究为题发表见解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煤化工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晋陕蒙宁甘等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其原煤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60%,而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总量的4.8%。气候变化的红线约束要求,我国二氧化碳高强度减排应向着2025年左右达峰并在2050年回落至2005年前排放水平的方向努力;与之对应,煤炭消费量到2020年应控制在40亿吨以下,到2030年下降至35亿吨以下。根据《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与政策研究》课题组的测算,2012年因煤炭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3%、70%和67%;各地的PM2.5的空气污染中,煤炭利用和燃烧所产生的一次性PM2.5贡献率为63%,二次性PM2.5的贡献率在不同地区为51%-61%之间,均值为56%。
现代煤化工生产煤制气160亿立方米,煤制油1045万吨,煤制烯烃96万吨,煤制乙二醇378万吨。根据中国煤控课题组预测,到202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失业人数估计分别为67.1万人和19.1万人。
十三五期间煤电容量将会达到饱和,足以满足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对煤炭供应端的严格控制将使煤炭开采、洗选行业受到直接的影响、导致一些岗位的减少和消失。
通过中央政府的税收和基金支持,建立煤矿企业退出机制、下岗再就业保障机制、煤炭基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机制等有关机制,确保煤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建立煤控政策的合理规划十三五中国工业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工业部门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重化工产品在产量达到峰值后还有较长的一个缓慢下降的平台期。
培育天然气市场替代煤炭消费2020年的煤控方案中,天然气消费量3600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行业需加强规划现代煤化工行业是煤炭消费新的强劲增长点。燃气发电机组与可再生能源相配合,可以很好起到相互调剂补充作用,燃气的调峰电价必须得到保证。十三五期间,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发展要降温减速,项目缓批。
各省区市的煤控规划要满足各地资源环境生态的红线约束,并制定煤炭减量化、清洁化和能源替代的省级指标。中国应全面建立30个省级煤控规划。
中国有两个煤耗高的连片区域,一片区域是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另一片区域是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和贵州。十三五期间制定强有力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积极推动和实施煤炭利用的减量化、替代化和清洁化;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措施,双管齐下;通过煤控规划,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在总能耗的占比从目前的66%降低到57%,高效低成本地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公众身体健康、节约资源和实现气候变化2℃温控等多重目标。
建筑部门的增长控制在700亿平方米。另外,煤矸石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要终止审批。
十三五要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实施碳总量控制目标,并进行地区和部门分解。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在2020年后排放量增长放缓,到2025年达到平台期后碳排放下降。地方对新煤电项目的审批权要严格把关,谁审批、谁负责、谁追责。完善煤企退出机制和产业转型煤炭行业要实施煤炭生产总量控制,2020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7亿吨。
现代煤化工行业首先要搞好各类示范试点。煤化工发展命门是其经济性、竞争性、社会环境外部性和气候变化风险性。
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按照实物量计算比2013年下降2.9%;2015年前十个月统计,原煤生产量和进口量同比下降3.6%和29.9%;可见中国摆脱对煤炭依赖路径、优化能源结构的愿景已在实现的进程中。生态红线约束原则中国面临着来自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满足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公众健康、气候变化等生态红线的强力约束。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应体现和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体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理念,突出把低碳化、绿色化和循环经济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大幅提高能源绿色化程度,作出一系列煤控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十三五期间可根据国务院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的要求,根据煤矿企业职工失业状况,及时完善和实施煤炭企业职工再就业财税政策,促进其再就业。